(参考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2025-06-28

第十章:神经系统---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1、解释概念:

(1)神经系统的起源

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生命表现有收缩、应激、新陈代谢和生殖等机能。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的出水口周围,可观察到肌细胞。后来在腔肠动物肌细胞附近的上皮细胞中演化出感觉细胞,它将接受到的刺激传导到肌肉,构成了感受器、神经、效应器三级组成的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三种形态   腔肠动物(水螅)的神经细胞散在全身,连结成网,一处受刺激全身收缩,是为网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蚯蚓)神经细胞集中,每一环都有一个神经节,两个头节特大。各节相互联系。头节发起的兴奋依次后传第,伸缩前进,是为链状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细胞激增,进化为管状神经系统。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集中于头部,造成神经管头端发展为脑。     

脑的种系发生

②   大脑的进化   新结构出现,并非象树发新芽样添加 ,而是吹肥皂泡那样,将旧的推向边缘,围绕吹管口(两大脑半球的室间孔)一圈属古皮质,总名边缘叶,次圈为旧皮质,中位最大的面积属新皮质

大脑的种系发生

小脑的进化   古小脑见于鱼类,爬行类发展起旧小脑,把古皮质推向头尾侧,哺乳类的新小脑皮质又把旧小脑向头尾推开。背侧丘脑、基底节等的进化都体现了位置推移叠加的规律。


小脑的种系发生(矢切右半内侧面观)

(3)脑外形和脑室的变化


                               (4)大脑的发生


A 四月     B 五月     C 八月      (据 Cunningham’s)

(5)脊椎动物脑脊传导束的种系发生



(6)神经管细胞柱的变化


(7)脊髓位置、形态、结构


(8)脊髓的节段性

反映环节动物的链状神经系统。同一水平的脊神经前后根所范围的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表明神经是按节段分布的,以肋间神经表现最明显。

一条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叫一个皮节。从嘴巴到肛门,全身的皮节呈环圈状配布。四肢因长出离躯干较远,其远端皮节脱离了躯干而围绕肢体轴线呈长条状配布。

一段皮肤受两节脊神经重叠配布,相邻两条脊神经受损才表现皮肤感觉丧失,一节受损只表现减退。

      骨、关节、肌、内脏、心血管乃至神经系统本身的神经支配也都是节段性的。

皮肤的神经节段性配布

(9)脊髓的传导束内神经纤维的层次性

相同功能的纤维在中枢集中成上行或下行的丘系,因纤维是逐节加入或终止的,其纤维分层排列如下图所示。病变对它的破坏是从浅向深,还是从深向浅,其症状表现就有上行或下行扩展的区别。据症状(皮肤麻木或肢体瘫痪)的出现和扩展趋向可病变定位和发展判别。

(10)脑分段

(11)脑干及脑神经核



(12)脑神经核排列规律

(13)小脑


(14)第四脑室   软脑膜、毛细血管丛、脑室壁的室管膜上皮三者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它向第四 脑   室、第三脑室、侧脑室突入构成脉络丛。后者功能是分


(15)间脑顶观大脑水平切

经乳头体的冠状切面,后半前面观,示丘脑各核(据S.W. Ranson)


右侧丘脑经中间块下方作水平切,下半的上面观(据S.W. Ranson)






下丘脑                           大脑岛叶

(16)大脑沟回、切面

背外侧面

    内侧面底面

经室间孔水平状切

冠状切

(17)基底核 大脑基底部的白质内的豆状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两者之间有内内囊纤维穿过,切面成纹,合称纹状体。在鸟类及以下的低等脊椎动物,它是最高的运动中枢,到哺乳类它们退居下位,协调肌群活动和维持肌张力。

基底核与大脑投射纤维

(18)内囊 位于以豆状核为一方,尾状核和丘脑为另一方的空间内上下行投射纤维的总称。传导来自对侧(感觉性)和传向对侧(运动性,包括反馈)的神经冲动。内囊受损表现为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对侧半身瘫痪和对侧半边视野偏盲。

(19)脑室


    


(20)蛛网膜粒



(21)瘫痪 是神经系统受损、或神经肌接头处神经冲动传导受阻、或肌肉本身受损导致人体不能活动的一种病态,又名麻痹。运动 神经元受损,肌肉不会收缩并变瘦弱松软称软瘫。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中枢抑制性冲动的连接中断,梭内肌纤维持久激活,导致肌肉痉挛性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表现为肌肉僵硬称硬瘫。硬瘫在上肢的屈肌、下肢的伸肌尤其明显。

瘫随不同范围有不同名称:

单瘫 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为一条肢体、或一侧声带瘫;

偏瘫 位于脑干及脑干以上的锥体束受损,表现为一侧上下肢体瘫;

截瘫 脊髓横断,表现为不同水平的下半身瘫,颈髓横断名高位截瘫;

交叉瘫 脑干的一侧血管病变或肿瘤破,使该侧椎体束及某一脑神经运动核同时受损,表现为该侧脑神经单瘫,对侧肢体偏瘫。

2、上下肢的神经分别与脊髓颈、腰骶段相连,那里的神经细胞比胸段多得多,就形成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受损根源从力学角度分析,可发现三个倒立的正三角形,三处的角尖正好位于问题所列三处。那里是挥鞭应力的集中点,是造成慢性劳损、压缩性骨折、关节错位、压力作用下椎间盘突出、代偿性骨质增生(骨赘或骨桥融合)等病变的物理根源。

4、左半边脊髓在第8节段被横断后果如下图:

5、(1)患者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的传入通路被毁。病因是梅毒破坏了脊髓后索。

(2)借视觉补偿了本体感觉的缺失。

(3)粗触觉仍存在,若捏前后面,患者凭医生的指力轻重变化可猜出是伸是屈。


6、小脑分析列表如下




7、有问题,问题在于随便添加了“系统”二字。西方教材此章三节标题先后是;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这样就无不妥。西方有的教材也加了“系统”二字,但全名是“周围自主神经系统”,虽然啰嗦但避免了逻辑矛盾。

问题还在于如何让学生能读到一段简明的“内脏神经系统中枢部”。现教材分散地蜻蜓点水,还混杂于 “边缘系统”概念之中,同学们不得要领,云里雾里徒费精神。要点应知道:

①大脑皮质区是围绕室间孔一圈(边缘)的古旧皮质,故取名边缘叶

②皮质下中枢在下丘脑;

③脑干的网状结构中分别有专职的功能中枢。

④ 内脏高度自治,早已知道有肠脑存在,其神经细胞构筑、神经胶质细胞构筑、脑屏障等一如大脑,所以植物人在营养有保证的情况下,理论上可活几十年。2024年新发现心脏也有心脑的存在。


四、作业答案

1、反射的传导途径如下图



阅读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