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第九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2025-06-28

第九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1、迷路即内耳


2、成人的外耳道软骨性部与骨性部相接处既凸向后也凸向上成角,向后上拉,外耳道即可变直,以便看清鼓膜。婴幼儿的外耳道短直,但其鼓膜与外耳道下壁的成角较成人锐,约30°,故需向下拉。儿童向下略向后拉。

   


3、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直,咽鼓管咽口与鼓室口几乎同高,咽喉炎咳嗽时感染容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4、中耳鼓室各壁的毗邻及中耳炎的可能后果(见答图9-4)如下。


中耳炎炎症蔓延方向


5、声波传导途径:外耳道空气→鼓膜→锤、砧、镫骨→前庭窗→前庭外淋巴→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鼓阶外淋巴→第二鼓膜。


由于第二鼓膜的存在。镫骨底前庭窗压入,第二鼓膜突向鼓室,外淋巴乃产生震动。

6、这是一个典型的慢性中耳炎损害了鼓室内侧壁处的面神经的病例,鼓膜已穿孔,咽鼓管闭塞,估计听力也已受损。

四、错图改正   

骨蜗管只有二又四份之三圈,并非三圈多。改正图如下


阅读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