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2025-06-28

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1、解析概念

(1) 骨小梁是指构成骨松质的片状或针状的骨质。它交织成海绵状,按力的方向排列。承受重力者垂直于地面者名压力线,承受张力或肌的拉力方向排列者名张力线。其排列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2) 指长骨两端的膨大部分。胚胎发生过程中,两骺和骨干分别由自己的骨化点形成(图2)。分隔干和骺的名骺软骨板,它不断增生变厚,骨化不断在它两面进行,骨即加长。骺板在17~25岁先后消失。临床和法医上可据骨化点的出现和骺板的消失判断骨龄。骺板骨化后形成骨密质薄片名骺线。少年儿童有种外伤名干骺分离,非一般骨折错位,复位后可自愈免于畸形。

=

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3)骨,关节

       

   




翼腭窝模型


颅冠切

       

关节结构

   关节类型





(4)脊柱


(5)胸廓

(6)囟


(7) 翼点为额、顶、颞和蝶骨大翼的交汇点。该处骨质甚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分支经过。翼点处骨折可致该动脉破裂出血,形成可能致命的颅内血肿。


(8)骨盆由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分大、小骨盆,小骨盆上口由骶岬、两侧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耻坐骨支、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女性骨盆特征集中表现为保证顺利分娩的产道。

男盆                            女盆

骨盆性征


女盆下口

(9)足弓足弓塌陷形成平足,产生步行不耐劳及疼痛症状)。



3、压疮形成于不同的卧姿。常见于骶角和骶中嵴浅面皮肤。1跟骨2骶角3骶中嵴4髂后上棘5肩胛冈6枕外隆突7肱骨大结节8肱骨外上髁9大转子10腓骨小头11外踝12骶角

4、解析症状

(1)幼儿、少年骨由于有机质相当丰富,韧性大,骨折时可只见弯曲,弯侧皱摺,突侧不裂,像折嫩树枝,临床上名嫩枝骨折

(2)老年人骨无机质多,骨易碎裂。久病卧床,骨废用性脆薄。此例

护士未能按正规操作导致骨折。

5、选择穿刺点应考虑4个方面:①能抽到红骨髓;②靠近皮下;③骨密质薄;④生活中穿刺点不受压迫。成人只有扁骨和短骨才有红骨髓。早期曾流行穿刺胸骨,甚至用鎚敲进,病人害怕。穿刺棘突和髂后上棘影响睡眠,后来就定在髂前上棘后外3~4cm髂嵴上。

6、前囟正常在一岁半后闭合,超两岁后仍存属异常。病儿因腹泻呕吐严重脱水,前囟塌陷。若颅内病变致颅压增高,则前囟将向外鼓出。故前囟的情况可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根据。前囟作为婴幼儿穿刺采血的部位。

7、因软骨病或先天发育不良,小骨盆上或下口缩小称骨盆狭窄,导致难产。可体外大致测量。下口横径名结节间径,大于9CM属正常。医生握拳,拳端抵向仰卧孕妇的两坐骨结节间,如感觉松动就属正常。上口前后径名骶耻内径,我国女性正常值等或大于12.5cm。伸指入阴道触不到骶岬说明已超12.5cm(下左图)。无须动不动就放射照片。

8、拮抗骶骨下沉靠骶髂骨间韧带。拮抗骶骨尖上翘靠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上右图)。

9、手掌旋转360°是由前臂骨间关节从旋后状态下旋前,再加上肩关节的旋内联动而成。

10、因外踝尖比内踝尖低,使内翻较易而外翻受阻。踝关节头和窝的后份横径(冠状径)均比前份横径为小,当踝关节跖屈时(例如下楼梯时),关节头小的后份进入关节窝大的前份,下楼梯时更易发生踝关节扭伤或跟腓后韧带撕伤(下左图)。

踝关节不稳                        骨折愈合过程

11、骨折卧床情况下形成新骨小梁排列方向与直立活动时的压力、张力方向不一致.离床活动将易发生第二次骨折。因此,当骨痂强度足以抵抗由肌肉收缩而引起的变位时(老人约两月,新生儿只需两周),就应有撑持地下床活动,让骨小梁按压力张力重新排列,达到完善的愈合(上右图)。

12、腓骨并不承受重力,取其中部作植骨材料并不影响其下端构成踝关节窝,也不影响其上端作为肌附着点。因此是可行的。

13、全长或其大部可在皮下摸到的骨有:额骨、顶骨、颞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舌骨、锁骨、肋、肱骨、桡骨、尺骨、舟骨、掌骨、指骨、耻骨、胫骨、髌骨、跗、跖、趾骨。

14、足的内外翻随动物直立行走而发展起来,适应不平的地面,否则易倾倒。

15、平静吸气时第1和第12肋不动,肋间肌和提肋肌收缩各肋上提,此时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联动产生肋旋转,大弧度肋替代上位小弧度肋,胸廓的横径得以增大(胸式呼吸)。垂直径的增加靠膈顶下降,腹壁鼔突(腹式呼吸)。

16、脊椎动物在前肢解放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抓握攀登活动的需求,襓尺骨之间演化出关节但仍保有强大的骨间膜。在推物时前臂旋前,反作用力由前端宽大的桡骨承受,力转传尺骨就决定骨间膜的纤维方向。反向的斜索纤维保证两骨间关节的稳定。

17、致痛物理因素有外伤、压迫、磨损。可以是外因,也可以是生理退变致病。应思考结构向病变转化的规律性、症状产生机理。更应在标本上探寻宝贵的病变“实景”藉而提高教学医护质量。下面是几点实例。



四、作业     改错图答案



     



阅读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