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2025-06-28

第九章:感觉器---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一、学习思路与临床应用要点

1、前庭蜗器又名位听器。听器包括声波收集、声波传导、声波及体位感受三个部分,即外耳、中耳、内耳。声波传到内耳的神经末梢,共经过空气、鼓膜、骨听小骨和淋巴液等四种介质。为平衡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的需要,形成一个气流道即咽鼓管,每吞咽一次,即泵气入中耳腔一次。这样咽喉炎就成了中耳炎的根源。

2、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是通过头动引起内淋巴液动,内淋巴液冲击位觉感受器而获得的。

3、耳的解剖知识重点在中耳,中耳炎是常见病,中耳6个壁所接邻的结构,可成为中耳炎蔓延的受害者,特别其上壁是脑,波及后有严重后果。外耳道的年龄性特征在外耳检查时有应用意义。

二、认知目标

1、解释概念:(1)迷路;(2)前庭;(3)耳蜗。

2、请解释:观察成人鼓膜为什么要将耳廓向上向后拉,而观察婴儿、小儿鼓膜只向下拉?

3、为什么婴幼儿比成人容易在咽喉炎之后患中耳炎?

4、表列鼓室六个壁的名称及与各壁相邻(或相通)的结构的名称,然后设想中耳炎波及这些结构分别会引起什么后果?

5、在弄清中耳和内耳结构的基础上,请依次列出声波从振动外耳道内空气柱开始,至振动内耳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为止,沿途先后如何传导和波及哪些结构。然后回答:

(1)听感受器为什么叫螺旋器?(2)骨蜗管是硬壁装液体,镫骨底在前庭窗(瓶口)上来回震动外淋巴怎么会震动起来?

6、某男,40岁,因右眼不能闭,口角歪向左侧,右耳听不清求治。诉说6岁起即患中耳炎,数十年来迁延不愈,常于游泳后急性发作。近来渐觉右半边脸发僵,不听使唤。检查右鼓膜紧张部穿孔约5mm×7mm,可见锤骨柄悬在洞内,中耳内侧壁胆脂瘤形成,右咽鼓管通气不良,右睑不能闭合,角膜干燥,结膜充血,右鼻唇沟变浅,令鼓腮时右口角漏气,吹口哨时嘴歪向左侧。请解释上述症状的解剖学原因。

三、技能目标

1、在标本、模型上上指出:三个听小骨、鼓膜、鼓室六个壁(在锯开的颞骨上)及内侧壁上的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骨迷路。在活体上指出:耳廓、耳屏、外耳门、外耳道、乳突。

四、作业   错图征改


阅读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