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第九章:感觉器

2025-06-26


第九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1、解释概念:

感受器 指感觉神经纤维的外周末梢。它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入中枢后产生反射或感觉。其结构从裸露的末梢(如痛觉、本体觉的游离末梢)到有简单包囊的终末(如触觉小体)。按刺激来源不同,感受器可分三类:

① 外感受器。末梢接近体表,接受外环境的理化刺激。视、听、嗅、味和皮肤的痛、温、触、压感受器属此类。

②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接受内环境的理化刺激。饥、饱、胀、痛和引发调节各器官活动的感受器属此类。

③ 本体感受器。接受身体位置变化时产生的刺激,让肌肉反射性收缩调整姿势以维持平衡。本体感受器主要分布于关节囊、韧带和肌肉。另一位于内耳的前庭,名前庭器。它感受头部位置、直线加减速或旋转,故又名位器。视器和皮肤虽属外感受器,对本体的姿势位置也起感受作用,睁眼可知自身倾侧;靠皮肤触压觉可知卧位等,在本体感受器或其冲动传入受损时起代偿作用。

(2)感觉器官 指有辅助结构的末梢(视、听、嗅、味器),并非能产生感觉。

(3)盲点即视神经乳头,是神经纤维从视网膜集中穿出眼球组成视神经的地方。因无感光细胞故名盲点。盲点可通过下图试验出来。请掩上左眼,用右眼注视“+”号,然后调整右眼与图的距离。当距离在20~25厘米时,圆点消失,即落在盲点上。

盲点试验

(4)黄斑在视神经乳头外侧约4mm处。此处全由视锥细胞组成,没有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能感受色彩,但光线较强时才能引起冲动发放。黄斑处的三层细胞是单线传入,即一个视锥细胞只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该双极细胞又只同一个节细胞联系。视觉的两点分辨力是以点像分别落在两个节细胞传入为基础的,因此黄斑的分辨力最高,但在暗光处则黄斑视力较差。

(5)结膜囊由睑结膜、球结膜和角膜围成,内充薄层泪液。眼睑闭合时结膜囊封闭。滴眼药即滴入囊内。

(6)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泪液流向如下:泪腺排泄管→结膜囊→泪点入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

(7)房水循环指房水从睫状突的上皮细胞分泌出来,经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而回归血流的循环过程,起维持眼压,营养玻璃体、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

(8)视野指一个眼睛在固定看正前方时所能感受到的范围。水平视野以眼轴为界分鼻侧和颞侧视野。两眼视野重叠后,总视野比单眼视野大。水平视野因人种的鼻樑高低而变动于94至104度。视野方位与视网膜方位正好相反,即颞侧视网膜感受鼻侧的视野,下象限的视网膜感受上象限的视野。两眼注视一物时,重叠感知的中部像基本相同,两侧部就不一样,传入大脑后互补构成立体形象。

2、视听嗅味感觉器官集中于头部的原因是: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形成了向前的运动方式,机体乃有了前、后、腹、背之别。前端即头部首先和新环境接触,理化刺激首先作用于头,感受器集中在头部发育。大量神经细胞在头部分化发展,集中形成神经节,这就是在外环境作用下的“发头”现象。

3、本体感觉末梢位于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内,牵张引起神经冲动传入。检查本体感觉最简便的办法是测试指(趾)的位置觉。让患者闭眼,检查者捏住患者指/趾末节的两侧作伸屈摆,看能否正确回答。注意若摆向伸或屈位时应夹持指尖的两侧,摆向收或展位时应夹持指尖的前后面,否则患者可凭压觉轻重对比而推知指位。除直接测试关节外,也可令闭眼行走观察步态或闭眼下令作左右侧相应的指(趾)尖互触,看是否协调准确来间接测知本体觉情况。

4、(1)近视指因眼球前后径比正常长或屈光物质(主要是晶状体)屈光过度,以致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前者称轴性近视,后者称屈光性近视(见答图9-2)。

(2)远视指因眼球前后径比正常短,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称轴性远视。

(3)老视与晶状体有关。晶状体因年龄老化而弹性逐渐消失。看远物与正常眼无异,看近物晶状体不能变凸致成像落在视网膜后面,称屈光性远视。

(4)散光与角膜有关。角膜应是正球面,即任何一点至圆心的距离(曲率半径)都是相等的。如不相等,例如成了椭圆球面,则有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有的则在视网膜后(或前),致物像变形及视物不清。

眼成像落点模式图

(5)白内障原因是晶状体老化变得混浊透光不良,视野灰暗无像。

(6)青光眼因房水产生过多或流出障碍致眼压升高,头痛,视网膜受损致盲。

(7)沙眼病毒作用下结膜致组织增生,滤泡形成,演变为结缔组织瘢痕,瘢痕收缩,睫毛内翻,眨眼时刷角膜,角膜发炎受损致盲。病毒破坏泪腺致无泪液分泌,干眼,角膜混浊致盲。

(8)斜视指因屈光不正或神经受损致眼外肌收缩失衡,表现为注视时因瞳孔偏斜致头部需要偏斜。

(9)色盲与视锥细胞有关。据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700nm)、绿(540nm)、蓝(450nm)三种波长的光敏感,其他颜色波长介乎红绿和绿蓝之间。它们将同时刺激红绿或绿蓝两组视锥细胞,传入后产生各种不同的色觉,可达150种以上。色盲是由于缺乏感受相应波长的视锥细胞所致。临床上以红绿色盲多见,蓝色盲极少。

(10) 夜盲与视杆细胞有关,人白天的视觉是由视锥细胞传入冲动完成的。在晚上它对弱光不敏感,这时靠视杆细胞取而代之。视杆细胞内含有一种感光物质叫视紫红质,遇光即分解,引起神经冲动。维生素A缺乏引起视紫红质不足,影响人在暗处时的视力,称夜盲症。

5、瞳孔周缘与晶状体完全粘连将阻断房水从后房向前房的流动,导致房水郁积,眼压增高,名继发性青光眼。

6、看书时眼睛在用力,久了要疲劳,指的是睫状肌的收缩。看近物为何睫状肌须收缩?为的是增大晶状体的曲度。正常眼前后径的长度和晶状体的曲度,正好让看远物时的物像落到视网膜上。若物体移近而晶状体曲度不变,物像将落到视网膜之后而看不清。这时只有晶状体变凸,焦距缩短,物像才能落到视网膜上。


睫状肌收缩为何晶状体变凸?原来晶状体的赤道通过睫状小带连于睫状体的内端,睫状体的外端附于巩膜,巩膜和睫状体的弹性将睫状小带绷紧,让晶状体平时处于被拉扁的状态,即看远物状态。环行的睫状肌收缩时,睫状体环的直径缩短,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因其本身的弹性回位而变凸。若睫状肌放松,因巩膜和睫状体的弹性回位,睫状小带被拉紧,晶状体又被拉扁。

睫状肌长久过度地收缩将变成一种痉挛状态,使晶状体保持变凸,看远物时物像聚集于视网膜之前,形成调节性近视。

7、眨眼是为了让泪液湿润角膜,否则角膜干燥变混浊导致失明。眨眼解剖学上叫眼睑开闭。眼睑闭合是眼轮匝肌收缩;眼睑张开(实为上睑上提)是提上睑肌收缩的结果。眼轮匝肌瘫痪后因提上睑肌失去拮抗,表现为张力增高,使上睑处于半开闭状态。这时应注意保湿护理避免角膜受损。答图9-3泪小管压迫

8、滴眼药时应令病人仰头,先翻开下睑,将眼药滴入结膜下穹靠外眦侧。然后提起上睑中份令其离开眼球,再次滴药,让药液流入结膜上穹。滴药完毕按压内眦目的是把泪小管压闭,不让药液通过虹吸作用很快流走。

9、翻上睑时因上睑板的上缘变成了下缘顶在眼球上,因此上睑可以立了起来。

右眶矢切内侧半的外侧面

10、哭泣时大量眼泪通过泪道流入两侧下鼻道,成了“一把鼻涕一把泪水”。

四、作业   1、错图征改

(A)此图题应为:“右眼球水平切下半的上面观”。此图的错误①角膜没画后面;②角膜前画上了球结膜。改正图如下右


(B)上睑提肌和上斜肌的起点非总腱环,而是起自蝶骨小翼眶面。改如上图。



第二节:前庭蜗器(耳)      1、迷路即内耳


2、成人的外耳道软骨性部与骨性部相接处既凸向后也凸向上成角,向后上拉,外耳道即可变直,以便看清鼓膜。婴幼儿的外耳道短直,但其鼓膜与外耳道下壁的成角较成人锐,约30°,故需向下拉。儿童向下略向后拉。

   


3、婴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直,咽鼓管咽口与鼓室口几乎同高,咽喉炎咳嗽时感染容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4、中耳鼓室各壁的毗邻及中耳炎的可能后果(见答图9-4)如下。


中耳炎炎症蔓延方向


5、声波传导途径:外耳道空气→鼓膜→锤、砧、镫骨→前庭窗→前庭外淋巴→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上的螺旋器→鼓阶外淋巴→第二鼓膜。


由于第二鼓膜的存在。镫骨底前庭窗压入,第二鼓膜突向鼓室,外淋巴乃产生震动。

6、这是一个典型的慢性中耳炎损害了鼓室内侧壁处的面神经的病例,鼓膜已穿孔,咽鼓管闭塞,估计听力也已受损。

四、错图改正   

骨蜗管只有二又四份之三圈,并非三圈多。改正图如下


第三节:皮肤   1、解释概念:

(1)表皮 指皮肤的浅层,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深层的新生上皮细胞到表层老化的皮屑,代表了上皮细胞的不同成熟阶段。表皮无血管淋巴管,有痛觉神经末梢。

(2)真皮 指皮肤的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毛、皮脂腺和汗腺的输

出管、神经末梢穿过。临床上为测某药会否过敏,将少量注入此层,名皮内注射。

(3)皮下组织又名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脂肪组织的含量随部位、年龄、生理状态有很大变化,内有毛囊、立毛肌、汗腺、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临床上常将预防药液注入此层,名皮下注射。

(4)皮片 指从本人体表切下来,移植于自身缺皮创面的片状皮肤。皮片可有三种厚度:①表层皮片 表皮和部分真皮乳头层;②中厚皮片 表皮和不同厚度真皮;③全厚皮片 表皮和全部真皮。薄层皮片易成活,但因真皮薄,无皮脂腺致不耐磨,干燥易裂。全厚皮片功能恢复好但不易成活,供皮区需进行伤口缝合并会遗留瘢痕。

2名词解析

(1)皮革 真皮层的革化工艺制品。

(2)痱子 汗腺出口发炎所致,损害较浅,可只在表皮内形成小水泡。

(3)皮肤水泡 由劳动时摩擦、烧伤、烫伤、冻伤、细菌作用等引起,损害在表皮层内,上皮细胞间液体渗出积聚而成。

(4)血泡 损害已超真皮层,血管破裂,血液混入了水泡中。

(5)狐臭 腋窝、会阴、乳头等处有大汗腺,位于皮下或真皮层内,其分泌部比一般汗腺的管腔大10倍,达02mm,多开口于毛囊内,分泌物在细菌作用下才产生臭味。

(6)痤疮 毛囊口至皮脂腺开口这一段毛囊及皮脂腺本身的炎症。先是开口处上皮细胞角化堵塞皮脂腺,内容物变成黑头粉刺。粉刺挤出后或挤出前发生感染而成痤疮,即所谓“青春痘”。说明其形成与内分泌有关。

(7)鸡皮疙瘩 由于寒冷或害怕的情绪刺激致立毛肌收缩,真皮乳头层附近的表皮发生凹陷,而毛根连同毛囊略向表面冒起形成疙瘩。

(8)手足皮肤泡久了发白起皱 上皮尚未脱落的角质层吸足了水分,发胀变白,因面积增大而起皱。

(9)鸡眼和胼胝 皮肤表皮角化加速或角化过度形成。原因前者是病理因素刺激,后者由于机械压迫(如跖骨头的压迫)。

(10)肉芽 指伤口在愈合过程中,边缘的结缔组织向伤口中心生长形成一层颗粒状突起组织,若不再化脓感染,呈鲜嫩的红色,伤口边缘的上皮组织将随后铺盖上去,肉芽就成为未来的真皮和皮下层,伤口乃逐渐缩小愈合。



阅读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