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第二章:基本组织

2025-06-26

第二章:基本组织


二、1、解释概念:

(1)外环境指自然界,主要是大气(成分、温度)。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是组织液。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生命持续的前提。恢复内环境稳定是医疗的目的。组织液主要存在于疏松结缔组织中,遍布于全身器官内外。疏松结缔组织又名内环境组织。

(2)血液包括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血液通过离心沉淀,去除有形成分剩下的液体叫血浆,约占血液容积的55%。血液通过凝血作用,即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后者和血细胞、血小板共凝成血块,所析出黄色清亮液体名血清。


(3)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连结作用的物质称细胞间质,不同组织间质各异。它可以是液态(神经组织、血、淋巴),冻胶(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固态(骨、软骨),取名基质。结缔组织和某些软骨的基质中还有数量不等的纤维,致密结缔组织更是以纤维为主。上皮组织的基质最少,血液的基质则过半。肌细胞的形变很大,没有自己的间质,替代的是疏松结缔组织。

为了说明组织和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另设了两个新名词:组织间隙组织液以基质为中介。前者指基质充填的地方,后者即液态基质。神经细胞、肌细胞、毛细血管三者都泡在组织液中,物质交换最直接最高效。

(4)上皮组织

覆盖人体外表面名表皮(复层)。体腔和脏器表面名浆膜(单层)。覆盖心脉管腔面名内膜。覆盖内脏及名管道内表面名黏膜

表皮和黏膜的细胞向深面陷入形成有输出管的器官。




血管,淋巴管





(7)骨组织


2、对下列概念作组织学的解释

(1)贫血:红细胞低于30×1012/L,血色素低于100g/L定为贫血,可由于失血、造血功能不良或破血机能过盛(脾功能亢进)所致。

(2)溶血:红细胞在低渗环境中吸水过多或毒素的作用下破裂。

(3)凝血: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小板参与作用下变成了网状的纤维蛋白,将血细胞网在一起下沉成了血凝块而将血清析出,这一过程叫凝血。

(4)白血病:白细胞癌变后的病理性增殖。

(5)发胖是脂肪组织大量蓄积。变瘦是脂肪组织大量消耗,病理情况下继而可以出现肌组织的消耗。

(6)水肿是水分在组织间隙内积存,但脑水肿是水在胶质细胞内积存。失水是大量水分丧失(呕吐、腹泻、剧汗、尿崩症等)后血液、组织液等体液的浓缩。

(7)疤痕是组织受损后固有结缔组织增生,进行填补修复所形成的组织疤块。

(8)植皮:皮肤缺损后取自体的或皮库的上皮组织进行移植修复称植皮。

(9)“头皮”即头屑,是复层鳞状上皮角化层的脱落形成。

3、用组织学名词回答

(1)皮下注射药液进入了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组织液中,入药量不多。对婴幼儿可采用滴入方式则量可较大。

(2)皮内注射药液注入真皮的表层即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的组织间隙内。由于结构紧密,入药量很少,用作过敏试验。

(3)肌肉注射药液注入肌肉疏松结缔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内,浸泡于液内的毛细血管十分丰富,吸收快。间隙较宽,药物扩散快。药量比皮下多。

(4)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中,可很快作用于全身。滴注药量可很大。若注错药无法挽回,可能致命,须特别小心。

4、上皮组织内无血管,物质交换通过其深面的基膜渗透进行。结缔组织和肌组织的物质交换通过结缔组织间隙的。神经组织除通组织液外还借助自己特有的神经胶质细胞。

三、技能目标

2、描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立体构造

疏松结缔组织成分的立体情况是:纤维交织成疏密的网架,胶冻状的基质糊于架上,有成纤维细胞贴附,网架空间即组织间隙,其中充满组织液。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神经纤维及其终末、游走的细胞等浸泡或穿行于组织液中。组织液从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滤出,从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组织液作为物质交换的中介。交换的方式有扩散、渗透和细胞的吞饮活动等。



阅读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