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导学序言

2025-06-24


身心都献给了解剖教学事业的一家

纪念王永贵教授诞辰112周年


王永贵教授1913年4月出生于河北保定,2004年2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华西医院逝世,享年91岁。王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解剖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即主持开拓四川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分册》,他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解剖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教授1940年毕业于内迁成都的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院系调整,王教授调到四川医学院。创办解剖学教研室。他创造性地到基层广设站点,解决标本来源。他率先开展断层解剖学研究,80多岁高龄时仍在解剖室与研究生们一起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出的研究生是今天这方面的骨干力量。他生前立下遗嘱:“我的遗体留给学生们解剖”。这得到家人的支持。王师母说:作为一位解剖学教授给解剖学献遗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永贵为他一生所钟爱的解剖学能再尽一份力,应该是最大的快乐。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隆重地接受了王永贵教授的遗体,简朴而感人的仪式在他教学多年的一间实验室中进行。教研室把王永贵教授的遗体制成骨架,坐姿 供于陈列室让学生们学习和瞻仰。50多年前 王教授8岁的二女儿因病去世,他将遗体献给了教研室。他大女儿入读华西医科大,在解剖课上 就用过妹妹遗体制成的标本学习。王教授夫人徐竝均编审2014年6月5日逝世,享年95岁。遵她遗嘱,遗体也献给了这个教研室。

王教授对后辈要求严格,用他一丝不苟的行动作出榜样。在教学中他善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人体,启发学生理解结构和配布。例如他问:“ 同学们,为什么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上而不是长在屁股上?骨盆腔相对狭小,壁又是硬的,其内各脏器的体积常成倍地增大,这个矛盾在结构上是怎样解决的?” 等等。他讲课语言生动直观,用词准确。例如讲正常关节内的滑液量,他说:“打开关节囊后,滑液要滴下来,但又滴不下来,量就这么多。”他要求讲课学相声演员,字字咬准,快慢轻重得宜。他说:讲课要让学生听出你的思路,你对问题是怎么认识的,照搬结论,照本宣科,倒不如让学生自己看。他禁止教师在实验室大讲形态,说:“ 你讲得就那么好听? 比学生自己看还清楚?”王教授在生命最后几年 完全从行政工作上退下来了,但仍念念不忘教学,他具体指导后辈解决解剖学的直观性问题。中央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创新教育,他认为切中要害。他在给后辈的信中写道:“教学是个无止境的课题,仁智各有说法,给知识很重要,知识能给得完吗?给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但方法带有个性,(要适合)个人的特点。 学生应发展自己的方法。知识与技法堆在脑子里有什么用?怎么用?思考、遐想、乱想、幻想、转弯地想。想,就生智慧,智慧出创新,这才是人类所需要的,所必须的,否则地球就不转了。”王教授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阅读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