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学家及大事年表
O前570-490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认为 “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 毕达哥拉斯从五个苹果、五个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这个数,在当时的哲学和实用数学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得算术成为可能。有了数,几何学才有了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了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他发现勾股定理,证明了正多面体的个数,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演绎思想。学派思想:1数是万物基始,2代表分化、对立现象,.3.构成万物(长宽高,始中终)。
O前551.9.28-前479.4.11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语录名《论语》。
O前530年-470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古希腊哲学家。第一个提出认识论,认为,火是万物基始。万物按规律永远变动,是过程。猜测有对立统一规律,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讲出辩证法要点。著有《论自然》一书,有残篇留存。
O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巴门尼德Parmenides of Elea
古希腊哲学家,唯心论的鼻祖。认为不可凭感官来认识,变化都是幻象,都不真实,强调用理智分析来认识真实(存在、本原、实体、本体)。它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的,是圆形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分割的,不动的,看不到的,摸不着的。
O前490-425芝诺 埃利亚Zenoof Elea
古希腊数学、哲学家,提出“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悖论。这是 “以非数学的语言,最早指出连续性和无限性的矛盾。
O前469-399苏格拉底Socrates
古希腊雅典公民。希腊哲学研究宇宙的本源,世界由什么构成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没现实意义,他研究人类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勇敢怯懦诚实虚伪;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如何培养,等等。认为哲学家不只有智慧更是热爱智慧的人,。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伦理领域,让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苏格拉底以前早有灵魂不灭的说法,有人将灵魂看成精细的物质。到苏格拉底将灵魂看成与物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3 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是永恒的不变的,“意见”可以人,条件而变化。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样,追求 “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 “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指出,如果哲学只去寻求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哲学开辟了道路。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4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知识不是灌输给人的,人们原来已经具有,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他采用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回答,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反佶法(Socratic irony)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将一般性从特殊事例归纳开来,认为一般先于和高于特殊,是一种独立自存的东西。认识是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这种方法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5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随时随地随人都进行。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苏格拉底其实有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苏格拉底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教学方案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新提出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个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O前427-前347柏拉图
古希腊雅典公民。认为理型idea是世界本体,万事万物莫不有理,善是最高的总理念。理是客观存在。他反对赫拉克利特事物变动的观点,认为变动就不可能认识。但与巴门尼德的绝对否定感觉世界不同,他认为感觉世界并非全归虚无。他将认识分为知识、理智、信念、想象,前二合称理性,后二合称意见。
O前384-前322亚亚里士多德Aristotje
古希腊雅典公民,他主张事物是真实存在的实体substance。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主张进行有组织的研究演绎推理的第一人。
O前372—前289孟子Mencius、孟轲
我国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上13.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居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祝臣如土芥,则臣视如寇仇。”
O前325 BC—265 BC欧几里德Euclid
是第一个将亚里士多德用三段论形式逻辑(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可分的,基本粒子是自然界的物质,因此,基本粒子是可分的。他用演绎法构建知识体系。从为数不多的公理出发,推导出众多的定理,再用这些定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起欧几里德的几何知识,它方法论的意义更重大。后来的科学巨人在创建自己的科学体系是用这种方法。
O1020-1077张载
我国北宋道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张载辞官讲学关中,学派“关学”。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关于其讲学的主旨,集中地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O 14-- 16世纪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发生在14- 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其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人物有“美术三杰”“文学三杰”等。但丁早在1300年左右就写了《神曲》,反对了教皇独裁,被关入狱中,贫困而死。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e)》),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O 1472 -1529王阳明(王守仁)字伯安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万历年间祀入孔庙。
O 1473-1543尼古拉·哥白尼,
出生于波兰托伦市,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约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
O 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同伴绕地球一周。
O 1561 -1626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O 1588-1679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英人,早期启蒙思想家,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宇宙是机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提出《利维坦》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政治学与道德理论几乎完全分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至善”,霍布斯只有相对的意义。国家不是为了人的福祉而设,只是作为他对人类原初状态的预设而推得的一个逻辑结论
O 1596-1650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理性主义之父,实证+推理=理性=智能)。 倡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的精神(意志、灵魂)物质二元论,。摆脱神权对科学的压制。倡分拆、解剖的实证研究方法。倡“怀疑一切”, 他发现并命名反射和反射弧,提出,反应----刺激的假设,(董:这是对思想的首次认识)为“动物是机器”这机械唯物论提供了依据。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建立的解析几何,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我思故我在”
O 17-18世纪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封建社会,核心是倡导理性。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康德。
O 1632-1677巴鲁赫·斯宾诺莎Benedict Spinoza
出生于荷兰,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他认为人永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人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不能控制发生在体内的每一件事。政论上是个共和主义者。主要作品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知性改进论
O 1632-1704约翰.洛克John Locke
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按契约成立国家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他名言 “我的茅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认为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谈。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O 1642--1727牛顿Isaac Newton
O 1646-1716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12岁时自学拉丁文,并着手学习希腊文。14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念书,20岁时完成学业,专攻法律和一般大学课程。1666年他出版第一部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书名为《论组合术》(de arte combinatoria)。
O 1679-1754沃尔夫Christian Wolff
德国哲学家。1704年开始和老师莱布尼茨通信,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被看作德国启蒙运动的先导。他把上帝也当作理性思考对象,认为理性能建立宇宙、灵魂和上帝的全部知识。沃尔夫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系统。他的著述包括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沃尔夫受莱布尼茨影响提倡中国文化,著《中国人实践哲学演讲》李娟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1689 -1755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继承洛克,增司法,成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O 1694-1778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曾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O 1711 -1776大卫·休谟David Hume
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不可知论、自然神论或无神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所著《英格兰史》成为英格兰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休谟主张:我们不可能将我们的思考能力解释为理性的产物。主张不存在因果律。
O 1712—1778卢梭
法国人,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749年,撰写《百科全书》的音乐部分。1750年,因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第戎学院奖金,而声名鹊起。卢梭因《社会契约论》《爱弥尔》累受通缉,一生颠沛流离,主要著作还有《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继承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认为维护个人所有制是否定“人生来自由”的根源。维护富人、强迫劳动产生专制独裁暴君,产生强制服从,让每个人回到貌似原来的平等自由状态(物极必反,向起点复归)。卢梭实际上叙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天然自由—社会意志—公民自由。
O 1724—1804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认为物自体thing-in-themselvses是存在的,这观点属唯物,但认为人类只能认识经验世界,物自体是不能认识的,成为不可知论和二元论者。反对苏格拉底的逻辑推理追寻本体道德实践求本体之路 。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非理性反对提
O 1762-1814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德国作家、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古典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反对康德的“物自体”,提出“人的自我”,认为世界上只有“自我”,是知识的主体,也是意志的主体,活动是“自我”的本性。“自我”为了活动就“设定”或创造了跟“自我”对立的障碍物——自然界。费希特唯心地颠倒了“自我”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惯性定律。“惯性”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物质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质为什么会有惯性呢。”斯宾诺莎回答过,“任何事物就其本身而论,都努力维护自身的存在。”他说:“一匹马如果变成一个人,那就如同变为昆虫一样,将完全被毁了。”物质的运动状态就其本身而论,就是它的存在形式,但自然界却使这种状态难以维持,但物质却竭力地维持这种状态,从而表现出“惯性”,这就是物质的“自我”。
O 1770-1831黑格尔
德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享年不满61岁。提倡1“绝对精神(理念)”化为万物;2 。继承康德,但批判其物自体学说。认为思维与存在同一,理性与现实同一,从现象即能认识本质。黑格尔是传统本体论的集大成者,实现了本体论、辩证法、逻辑学三者统一(结合)。他以思维为基础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所以是唯心的。
1776-1841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基于心理学以及伦理学,他最先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之后又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著作的《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作品。赫尔巴特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育与教学应该统一起来。他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看成统一的过程,这是很正确的。赫尔巴特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陈为道德论证了道德目的受五种力量支配,心灵只有具备五种力量才能引向至善的方向,即:内心自由(innerfreedom)、完善(perfection)、仁慈(goodwill)、法权(justice)、公平(equity)。他所倡导的五种道德观念着眼于人的内心世界,关注改造儿童内部的心理结构,发展儿童明辨的见识及相应意志,促进心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五种观念基于人性的现实基础之上,是“一种生活本身的原则”,体现了理性、自由与完善的品质,并逐渐扩展为相应的社会规则及秩序。在道德养成上,赫尔巴特详细论述了性格形成的自然程序,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了智育与道德形成的关系,强调人之为个体的身心统一。我们熟知,赫尔巴特在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把伦理学作为重要的基础之一,但他没有因强调伦理学的社会需求而不顾人的个性发展,因心理本身也具有社会属性,他努力追求着二者的和谐统一,在教育目的中兼顾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从教育的一般目的或间接目的即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来看,多方面兴趣的平衡发展是实现道德的手段。兴趣是内心活动的积极状态,当对事物产生兴趣时观念运动异常活跃,增强了心灵的同化能力,从而控制统觉过程。因此多方面的兴趣可加速观念积累,促进性格形成与心灵完善,由观念形成意志,由意志养成性格,达到培养美德的最终目的。赫尔巴特对课程的选择和设计深受新人文主义原则的影响,强调文化及历史材料对养成道德的价值。最重要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Hauptpunkte der Metaphysik》(1808年)《一般实践哲学》(1808年)《哲学导论教科书》(1813年) 《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作为科学的心理学》(1824年-1825年)《一般形而上学》(1828年-1829年)《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年)《心理学研究》(1839年-1840年) 《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科学》
O 1789.7.14-1830.7 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是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大革命瓦解了波旁王朝,同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旧观念逐渐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O 1788 -1860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唯意志论(生存意志)是第一个非理性的唯心主义者。他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观点,并将这一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认为理性和科学不适用于道德。建立了意志主义的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独立于人的表象之外的自在世界,就是意志。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物体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叔本华断言意志高于认识,是第一性的,认识只不过是后来才附加的。
O 1804—1872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德国哲学家,机械唯物物论、无神论者。除人与自然世界一无所有。1828年,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写了毕业论文《论统一的,普遍的,无限的理性》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1839年,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本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1866年,发表了最后一本著作《上帝、自由和不朽》。1872年,在纽伦堡去世,享年68岁。宣布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宣布作为上帝婢女的思辨哲学的终结。
O 1809 -1882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生物科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7年,开始写作第一本物种演变笔记。1839年-1843年,编纂五卷本巨著《贝格尔号航行期内的动物志》。1855年,开始撰写关于进化论的主要著作。1858年7月1日,与华莱士在伦敦林奈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说》。
O 1818-1883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 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人实践故人在”。人是社会人。
O 1828 -1889车尔尼雪夫斯基Н. Г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怎么办?》《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资本与劳动》等。
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反对哲学中的二元论,否认有“精神实体”。他提出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但未能阐明人的意识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的社会本质问题。
他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确信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界的一切对象及其属性都是能够被认识的,他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的因果性、必然性,认为人的认识、思维规律不是只有主观的意义,而是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形式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上仍属于费尔巴哈的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像费尔巴哈一样,尖锐地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但并没有象费尔巴哈那样抛弃辩证法,而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他认为,黑格尔的原则是非常有力而宽广的,可是结论却狭窄而渺小。在他看来,辩证方法的实质就在于从各方面去观察对象,从各种对立意见的斗争中去探索真理。他认为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一切都取决于情况,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条件,只有在考察了某一特定事实所以产生的一切情况之后,才能对这一事实做出肯定的判断。他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历史事件,指出自然界和历史的发展都是通过对旧形式的否定、通过飞跃和质变而进行的。但是,他并没有彻底地贯彻辩证法,例如他在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即所谓“假设法”。这种“假设法”要求撇开一切具体历史情况和条件,把问题尽量简化而加以抽象的思考。这种方法是和辩证法所要求的真理的具体性背道而驰的。
O 1831~1879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
O 1838年~1916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马赫在研究气体中物体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马赫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描述物体的超音速运动,在力学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哲学上,马赫是逻辑实证论者,并提出经验主义。是实证主义学者。爱恩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这本光辉著作受马赫思想影响而诞生(彭加莱是狭义相对论的前驱)。此书出版3年后列宁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里把马赫等人骂成最凶恶的敌人。
O 1844 -1900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 .W. Nietzsche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写作风格独特,对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等尼采更是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强力意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意志,是一种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并以此做为估量一切价值和确立新价值的标准,提出“上帝死了”的口号,抨击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同时,尼采极力推崇体现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修斯精神相结合的希腊悲剧精神,认为它全凭直觉,与理性无关。他把我欲做为道德的基础,指出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创造和摧毁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哲学对非理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尼采宣扬的德意志人优越论。尼采在1883—1885年发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头无手足之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负统治其他种族历史使命的“高贵”民族。他认为,日耳曼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与基督教论战形成的。但是在中世纪同基督教进行的斗争中,日耳曼文化却被埋没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进而发展成一种世界文化
1858-1917埃米尔·迪尔海姆Émile Durkheim又名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另为马克思和韦柏)。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主要著作是《自杀论》、《教育思想的演进》(上海人民出版社,李康译2003)及《社会分工论》。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O 1884—1956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科学史学科的创立者,美藉比利时人,科学史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著有《科学史导论》。
O 1865年,孟德尔,奥地利人提出了生物遗传基因学说。20世纪初,他的学说被重新发现,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等对染色体的研究,使得基因学说得到飞速发展。
O 1861.–1947Alfred North Whitehead阿弗烈·诺夫.怀海德/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逝世。“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一生在数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主要的是:《泛代数论》(1898)、《数学原理》(与罗素合著,1910-1913)、《相对论原理》(1922)。
O 1872-1970(98岁)威廉·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英国人怀海德的学生和合作者,共写《数学原理》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第三代罗素伯爵(英语: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OM,FRS,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在数学哲学上采取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立场,认为数学可以化约到逻辑,哲学可以像逻辑一样形式系统化,主张逻辑原子论。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O 1879--1955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说:理论家的工作可分成两步,首先是发现公理,其次是从公理推出结论。哪一步更难些呢?如果科研人员在学生时代已经得到很好的基本理论、逻辑推理和数学的训练,那么,他走第二步时,只要有“相当勤奋和聪明,就一定能够成功”。 至于第一步,如何找出演绎出发点的公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里没有一般的方法,“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性,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请注意“经验事实”这几个字,它们表明了爱因斯坦方法论中的主流是唯物主义。公理必须来自客观实际,而不能主观臆造,否则就有陷进唯心主义泥潭的危险。爱因斯坦还说:“适用于科学幼年时代以归纳为主的方法,正让位于探索性的演绎法”。爱因斯坦的方法既然主要是演绎的,所以他特别强调思维的作用,尤其是想象力的作用,数学才能,这是演绎法所必不可少的。
O 1899-1992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1]。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由是公民和政治不可或缺的条件或保证。政府控制个人、市场的自由都是伤害性的,问题还是要到市场中去解决。理想社会一定是要建立在自由市场的基础上,无论按需、按劳分配,没有自由市场都是空谈。只要人的自私自利存在,共产主义所倡导的按需分配就如同海市蜃楼。极权主义独裁者的崛起是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管制,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丧失。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学术理论家、哲学家。其研究的范围甚广,涉及科学方法论等,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标志着批判理性主义的形成,代表著作有《科学研究的逻辑》等。
-主要作品科学研究的逻辑(1934)
-1. 证伪 如果一个理论是可证伪的,那么它就是科学的。( if a theory is falsifiable, then it is scientific(逆定理不通)。人类要证明天鹅是白色的,必须要证实所有存在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只要有1只黑天鹅出现,那么前面所有的证实都将会被推翻。
2、证实只能巩固理论,证伪才会发展理论。证伪主义可以避免/防止(教条主义者通过假设和限制来让理论符合经验)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如果坚持证实主义,如果理论出现与经验相悖的情况,人们可能会通过假设和限制来让理论符合经验。但是这样的假设,往往是不科学的。证实主义是产生绝对真理观/决定论的温床
3、三个世界理论 世界一: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事件;世界二:由人类心灵主体和感知组成的世界;世界三:客观知识组成的世界;其中世界一和世界二的划分,来自笛卡尔的心物学说(二元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世界二和世界三的划分,来自于康德对客观知识的追求。波普尔认为,科学不是有无意义的判断标准,而是是否作为客观知识属于世界三。
3. 知识增长的方式:P1→TS→EE→P2。针对一个问题P1,可以尝试通过提出假说来解决(tentative solution)。但是针对一个问题的假说不止一个,只有经过严格的验证,才能保留在知识体系中,其他方案则被淘汰。然后假说通过证伪来消除错误,也就是EE(error elimination),从而修正得到问题P2。然后开始下一个循环。
O 1905一1980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
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专家。1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提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先于本质
O 1925-1995吉尔·德勒兹
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是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复兴尼采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主要学术著作有《差异与重复》《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
O 1946.2.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卡(ENIAC)问世
这个重达30吨, 18800个电子管组成三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出于美国军方对弹道研究的计算需要,是计算机的始祖。斯大林断然否认人的思维部分地可以为机械运行所代替,他拒绝在苏联也研制电子计算机,说这是唯心主义的荒唐想法。
O 1947–格奥尔格德 林德Georg Lind
德国人,道德教育心理学家。著有《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How to teach morality---Promdting deliberaton and discussion,reducing violence and deciet《道德能力测试》Moral Competence Test (MCT)和“康斯坦茨两难困境讨论法”Konstanz Method of Dilemma Discussion (KMDD)的创始人。他的网站hppt://www.uni–konstanz.de/ag–moral/
Georg Lind著杨韶刚 陈金凤 康蕾译《怎样教授道德才有效》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 P83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常会很快变成了‘个人的‘问题。然后相互反对,声音越来越大—或者中断讨论,没能在焸中权衡双方的论据。这似乎就是欺骗、暴力和战争的原因,我们就只能通过不道德的手段来解决”
O 1949年北约成立,1955西德入,1989统一的德国也加入了。
O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的载体DNA的双螺旋结构
O 1978 11。18日11届3中全会,小岗村包产到户
O 1989 柏林墙倒塌
O 1993 欧盟成立
O 1995 世贸成立
O 2001.12.11我国 加入世贸
O 2003世界医学敦育联合会颁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 2012 年颁第二版,2015 年颁第三版[1],把“学科整合”作为课程质量改进的标准之一。
O 2005.7.29日钱学森之问,钱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O 2006年 16届6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提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我国宪法添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为国策。
O 2008 金融危机
O 2008.9.16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不提方法论)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计划必须体现加强基础。
O 2013“新丝绸之路”倡议问世。(2021“美利坚和平”Pax Americana 1.9万忆美元;欧盟“全球门户”3000亿欧元)
O 2014乌克兰政变,亲西方
O 2014.6.30 教育部等六部门文件:《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竟仍然提出: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
O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
O 2015.9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2017年在日内瓦再谈
O 2023.2.24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