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路向何方

2018-12-06

Xindong陈晓荣文改补 中国解剖教学网2018.12.6

陈晓荣原作标题为:无尽的硝烟,十五年的拉锯战:天量医改资金补贴百姓,还是做大做强公立医院

来源:智谷趋势(微信ID:zgtrend

医院过多集于大城市政府着眼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贵

三甲医院急须提高医护人员工资。先做大、再做强四川华西模式发展迅猛

新闻宣传中:医改成就巨大,6万多亿投入医卫机构全民医保

老百姓眼里:仍然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恶性案件时发。


01医改启程

2003年,两大事拉医改。非典长时间明病源江苏宿迁敢想敢做把从公立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所全拍卖改制。有人叫好[1]政府宿迁的卖光政策,宣布医改市场化不成功

医改分成补供方补需方两派前者投医院,称为政府主导派,后者建议钱给百姓医保市场主导派涉“道路”问题,又是真金白银,有利益冲突

02大讨论

发改委想两头兼顾卫计委公立医院的代言人,坚定要求补供方,包揽公立医院支出,公立医院完全行政化。财政部作为买单方,对补供方无底洞保持警惕,支持花钱可控的医保人社部是医的领钱者,希望实现全民医保并制约公立医院。物价部门十分忌讳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补供方维持低定价。

二者差别何在?例说明:吃馒头有两法A补供方政府办食堂馒头合理定价B补需方:给穷人换馒头,公、私营食堂换现金。   

AB都能解决问题,但各有前提条件补供方行政效率高而洁,人责任心强,说做到。补需方须赱市场路线,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市场失灵风险


这场讨论只谈理论,两方均以己之长彼之短,久拖不决。十七大后新班子到任不再等待,2009年两会前,医改方案行。历史证明,政策是部门利益妥协产物。明确8500亿三分之二补需方,三分之一补供方操作细节不尽明确,约束性条款更是欠奉。

医改方案中一句: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收支两条线是全额保医院。力主补需方的部门力争除这5补供方坚持不删,终以收支两条线前面加探索两字,后加个而妥协主张补需方者希望以后能改动

03混沌起步


方案执行,奇观出现全国各地原来无人问津的乡镇卫生院突然大规模增加人员,编制被近水楼台者的亲属快速抢占一空因为市县级的医疗机构利益错杂不好改乡村医生人数巨大,编制落实也不好改乡镇卫生院较简而见效快代表性的安徽模式横空出世资金数人头直接投入乡镇卫生院,把它们养起来老百姓就近就医。安徽模式席卷全国补供方大获全胜,立功的官员纷纷晋升。

04大锅饭失败


安徽模式其实是拍脑袋的产物,初衷是让老百姓不去大医院、降药价保工资稳人员基于大家都懂的道理,药品中标价格越来越高,基层医院优势丧失保工资其实是重回大锅饭,积极性不足业务量大幅下滑。老百姓照旧涌入医院。2011此模式叫停,收支两条线2015年废止。  

2011补需方全民医保兑现成为三年医改成绩单上最亮丽的一笔医保成为医疗市场上一个强势的监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实施预算约束,致有些地区的医保资金支付率低至不足60%而且真正提高效率的措施门诊报销、护理保险、异地报销、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尽管已世界医保通例、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但至今未落实

整个十二五期间核心工作增加投入降低药价保障工资三项,群众缺乏获得感(新华社评论),看病继续难仍然贵。

供需皆补的道路,确属世界唯一特色。像两股水同时注入水池,一冷一热,效果互相抵消。大笔钱补供方,但投水不响几个钱补需方也成隔靴搔痒,蹉跎中“十二过去

05 超级医院

庙堂上政,江湖上是公立医院跃进,莆田系,热闹非凡

公医纷纷借鉴石应康主导的华西模式医院学华西。石应康2013年卸任时我给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较大的贡献华西从盆地带到了海洋给团队带来光明前景和奋斗方向。如果是百分制,我给自己打95,但誰能想到他后来会从27楼跳下?

河南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华西的翻版,吸引外地病人前来就诊,走贸工技的临床学科建设之路。华西实施内部股份制郑大附院开薪,1000万聘顶级人才不到10年就走完了华西20多年路。北大国际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纷纷赶超,投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大医院从感冒到戒烟减肥无所不做,中小医院门可罗雀,基层卫生所空心化

政府有算盘,医院有,患者有小九九,药厂电脑,四人打麻将,买单

06 民营困局

2010年推出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其中有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样。4年以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文件把利用社会资本上升到了产业政策高度。但管办合一绑定优秀专家公立医院优秀医生太少,劣质横行,这是民营医疗的困局,民医乱象确实较多。

莆田系民医的操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医更是门外汉,他们却善于市场营销,无论医改如何变,莆田系都在闷声发占民营医院总数的80%,提供上百万就业机会。2016年大学生魏则西的离世事件百度推广模式被曝光,使莆系资本进入新的潜行周期前几年参与人胚基因编辑事件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隶属于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的林氏家族。

07 三明经验

2015年推出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该市因经费严重不足而“逼上梁山”,经验获得患者减负、财政降压、医生增收的“三赢”成效。三明医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国普遍关注,前往考察、学习的官员和专家络绎不绝,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向全国推广。有评论置疑三明条件是否可以复制[2]

08尾声

15年医改挡不住体制内医疗资源进一步集中化,基层医院难以为继,民营医疗发展惟艰

超过6万亿投入过后,庙堂终于达成了一项共识:医改这事,不是光砸钱就可以做的。字已经变得不重要。关键是患者应该去哪里看病医生应该在哪里执业。前问引发分级诊疗的制度推进,解决大小公立医院苦乐不均后问引发管办分开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实,让小型医和民营医院可能有医生来

天堂里的石应康如果看到这一幕,也许会莞尔一笑,他在离世前几年,引入风险资本搞了个互联网医疗产品,主打的就是多点执业,实现分级诊疗。老人对华西模式反思纠正,还是重新认识了市场力量?这就无从知了。

补供方补需方的拉锯战还会延续。谁输谁赢不重要,只希望弯路少一点。

作者陈晓荣互联网医疗从业者,曾在体制内从事医改工作多年,资深医疗行业观察者,远川投资特聘医疗行业专家。

改补者xingdong是医学院退休教师,对医改感兴趣。

参考文件


1.宿迁市的市场化

2.福建三明市经验



阅读2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