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炘 博 客
创新精神的植根土壤
——破解钱学森世纪之问的先决条件之一
去年11月钱学森世纪之问见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教育部随即表态,把杰出人才定义为创新人才,表示下一步会把创新人才培养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今年七月底,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教育部定出17项工作重点,向全国各地、个部属高校征求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摆在重点的首位。
近年来媒体常向高校领导提问,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贵校都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回答做从资源建设说事,诸如创建了多少个中心,多少基地,推行了多少通识教育,开展了多少第二课堂等等。教育部直接征求试点,看来实际操作程序即将开动。
众所周知,创新人才的特质在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而钱学森之问可代换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平心而论,我们并不缺资源,也不缺模式,我们缺的应该是创新精神的植根土壤和对教育目标的正确认识。笔者认为,这两问题的解决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先决条件。本文打算就创新精神植根土壤的缺失谈点看法。
创新精神植根土壤的缺失
什么是创新精神?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是敢于标新立异,挑战权威。今天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我认为这就是素质的核心。可是我国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没经受过西方文艺复兴那样的思想洗礼,形成了保守的、唯上是从的传统,历史上多次维新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今天,我们对儿童的教育都仍习惯于以“听话”为目标。这是我国发扬创新精神的先天不足,在反观我国解放后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明显可见,它们对创新精神的培育起了阻制作用。这些方针政策的实施,无疑有其历史原因,但今天确实已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上世纪50年代初我正读大学,教育部长蒋南翔向我们提出“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健康为党工作50年!”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1957年反右运动,认为独立思考出右派,独立思考口号就取消了,代之为听党的话。1958年教育革命,教育方针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成了专政的工具,而知识分子被戴上了资产阶级帽子。上世纪60年代初进而号召青年做驯服工具,做螺丝钉。文革中则要求全国人民像军人对待命令那样,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知识分子备受打击,成了惊弓之鸟,有独立思考者也不敢自由表达了,其影响十分远深。1985年教育革命,教育方针改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种为了物质生产的教育其实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教育并无基本差别,目的都是批量生产能够执行精英指示的听话劳动力,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劳动者和管理者都必然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为重,而轻视对人性陶冶、对道德教化有重大作用的人文学科。其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激烈竞争,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人们去发展创新,以便在竞争中胜出。19世纪初首先生在德国的大学出现重大变革,强调挑战权威,开辟新路,自由开放,严谨求索。美国紧随而后来居上,开创了技术革命的新纪元。然而如果在权力大于民主、垄断压迫竞争的机制下,自命精英的权钱掌握阶层都乐于看到人们听话而不愿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为物质生产而教育的方针将使教育变成既得利益阶层维持其利益的可靠工具,这就是当前我们教育方针的局限性。在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20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中,人们发现有“育人为本”的表述。如果其含义为不强求教育作为政治和意识传输的工具,不强迫教育只为生产服务,而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为达到人人能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服务,那么教育将复归到它的本质状态,而永远造福人类。可是我们在2005年的文献中找到正式的官方表述却是:“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如果20字方针中还是这个含义,很难预期创新人才培养会取得效果。因为育人的目标无非两个,要么是培养为精英服务的听话工具,要么是培养能独立思考、为人的需求服务、能推动社会前进的创新人才。“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仅一字之差而意蕴迥异。(注)
从我们过去的政策和体制的层面观察,其阻抑创新精神发扬的负面作用也比较明显。我们的教改总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由精英“创新”出一个统一的模式,然后去运动学校。学校领导成了执行上级指示的官员,按统一的评估要求去办学,无权也无钱去做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大政方面的创新。教师被片面的晋升政策逼到墙角,几乎不务正业。有志于改进教育和教学的人竟须忍受自我牺牲。因教材被统编、教学过程被规定、考题在应试中被统一,教师的活动空间实在狭小,再加上教学被弄成了软任务,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受到了彻底的摧残。今天我们要求不能创新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培养出创新人才,当然成了破解不了的滑稽命题。
建议设大学政治、教育改革特区
目前我国社会上有不少责任感丧失、拜金主义流行、道德水准受到挑战等的负面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导致的“资本主义复辟”而怀念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好日子。其实恰恰相反,原因在于政治改革、思想开放还未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问题,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埋下恶根。责任感源自主人翁感,人们发现一生自有精英主宰,自己只配当驯服工具之后,社会责任感自然丧失;发现执政为私,诚信缺位之后,政治说教必定失效;发现勤劳拼搏不能致富,钻营反而发达之后,拜金取巧之念必然泛滥;发现助人不乐反而受冤之后,明哲保身必定替代见义勇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取代了人道主义之后,道德沦丧,丑恶张扬中不可免。有人寄望于大学,特别寄望其中具有独立思想的老知识分子能守住这块净土,进而推广教化,但更多的人指责知识分子集体失语。失语只是现象,是一种自感无能为力的无奈,中国知识分子素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特别是老知识分子,他们的感悟足供后辈借鉴,但上世纪20-30年代出生的正在加速离去。人们在惋惜“三钱”仙逝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同时,理应加倍珍视发挥健在者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经济改革之初创立经济改革特区,引领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潮,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开展政治改革,建设思想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几个大学,创立政治、教育改革特区。让他们毫无忌讳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胆来个中国的文艺复兴;给他们特殊政策,解放思想,破除旧框,让有志于教育的人进行自下而上的教学改革。这样,真正的一流大学或可期待,钱学森世纪之问终将破解。
注:本文写完之后,读报(2010.8.24)得知,20字方针原来是源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原文是“必须优先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果然是“以”和“育”一字之差,意蕴迥异。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我有问题问部长
2012年3月在北京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会上国务院委员刘延东指出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知识、能力和素养三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报道见2012、3、28《教师报》头版)。我认为这是个切中时弊、深具战略意义的号召。
其后教育部贯彻该会议精神的行动方案公布,对上述号召却没见提及。
2013年1月教育部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2012年成果,提出2013年工作要点,仍没见探索三融合培养模式的要求。总结2012年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所列出的三省成果只指向中、高级人才培养如何衔接贯通,如何建立人才立交桥等培养体制方面,但与教育目标的融合培养无涉。
我们从来不讲融合而是分离。书记抓思想政治教育,副院长抓专业教育,思 政课提倡灌输,专业课生硬地去挖掘“道德点”,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科学精神和人文培养落空。
今年教育的新提法是“立德树人”,要让18大精神进入教材 进入课堂、进入头脑,要抓紧编高校思想政治课 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材。什么是18大精神的根本?18大精神要不要进入自然科学专业课课堂?如果要,教材要不要也抓紧改编?这不正是刘延东同志号召探索三融合培养模式题中应有之义吗?
本网站学术资讯栏中《从课程融合到三融合教学》等几篇文章,是对三融合培养模式的支持和呼吁,恳请部长垂注。 2013.03.26来自:中国解剖教学网
“家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一个字”。我这诗起码该五万吧?!
2015年12月31日 8:52,来自:未来网“"十三字"短诗收获奖金10万元 六成网友称看不懂_新闻大放送_未来网”原诗为:“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
受精卵在腹膜腔内游了最远的距离,到达膈下的肝肾窝,的确少见。命名肝脏妊娠不准确,误导为肝怀宝宝了。此例胎盘尚未形成,绒毛胚既粘肝也粘肾,同样不能叫肾脏妊娠。称肝肾窝妊娠才准确。
2015年12月31日 17:03,来自:中国日报网“宝宝竟怀在肝脏上!“心肝宝贝”真人版惊呆网友[1]- 中国日报网”
命名肝脏妊娠不准确,有误导作用。准确为腹膜腔的肝肾窝妊娠。可趁机科普一下,请专家写篇短文,让大家认识腹膜腔及其重要性。破除射精太猛到肝等糊涂观念。
2016年1月1日 10:42,来自:中国台湾网“听说过宫外孕宫角孕 竟有人将宝宝怀在了肝脏上(图)_奇闻趣事_中国台湾网”
该评论已被删除。
2016年1月5日 18:39,来自:海外网“27岁中国男子砸2.4亿元买下悉尼地标性豪宅-资讯-海外网”
该评论已被删除。
2016年1月6日 23:59,来自:搜狐“河南一农村建金色毛泽东像 高36.6米”
评为一流学科的条件,不应是该学科教研室中出个诺奖获得者,否则聘一即可。重要的是该学科在教学、研究中作出了一流的贡献。未来大学的竞争是课程的竞争。一流大学的条件重在一流课程的多少而非获奖者的数目。我国科学水平总体上和西方仍有差距,但教育方面则各有千秋,有我们的强项。教育创新要创新理论,不能全盘西化,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论来指导,要从中国历史经验中去继承,去取得灵感来指导实践。就算学科的理论水平,西方也非都是一流。典型例子如国际公认的权威教材《格氏解剖学》,上世纪80年代的第38版才写入进化论,可第39版及以后即彻底删除直至今天。人体解剖教学直到今天仍是尚未真正解决的难题。我们没理由沮丧,应信心满满,走自己的路
2016年1月15日.21:35,来自搜狐“谢维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思考”
创新需合适土壤宽松环境。动辄得昝,枪打出头鸟,何来创新?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简单莫过于给学生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题。尽管前人早已解决,对他就是创新。可是教师常惯于出知识复述题(特别是选择题)。原因或烦于改卷,或自身知识不足。为教师编制出改主观题试卷的软件的话,将带来突破。
2016年1月18日 22:17,来自:搜狐“李镇西:要给校长和教师胡思乱想的权利-搜狐教育”
我看过两篇文章:“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将改变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教师变指导学生成主体。看了也白看。严教授说到点子上:学生方便自行获取知识在前,课堂成为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场地,这就是大学课堂的结构性变革!目前人们争相把大课制成录像挂网,换个地方“让学生睡倒一片”,悲哉!
2016年1月23日 22:50,来自:搜狐“严文蕃:相比慕课,我为什么更提倡翻转课堂?”
周教授告诉我们:教育以培养人的能力去改造主客观世界为终极目标。德育让人获得自省能力和自律能力,造就高尚灵魂而非背诵教条屈从世俗或权威;智育让人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造就自由创新的头脑而不止是知识灌输;体育让人获得强健体能;美育让人获得识别美丑能力和体验情感能力以拥有净化的心灵和多彩的生活,而不只是学点技艺自娱。诚哉斯言,愿天下师生共勉之。
2016-1-25 13:17,来自:搜狐“周国平:教育本质上是自我教育,学习本质上是自学”
该评论已被删除。
2016 1.15.10:44,来自:光明网“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大学不该只为名角儿打造 _高校 _光明网”
明显的假新闻,不要再传播了。发疯的医生才用腹腔镜去找蚁穴,才会靠录像去观察螞蚁进出。从附图可见外耳道就那么短,耳道末端是完整的鼓(耳)膜,医生用耳镜把蚂蚁清除就没事了。要普及人体结构常识,不信谣,不传谣。
2016年1月31日 22:01,来自:中国日报网“女孩耳朵成蚁穴 每天至少爬出10到15只(图)[2]- 中国日报网”
顶层设计是重要的,但不要拍脑袋关门设计,请到基层去听意见,支持推广他们的创新。典型事例是统编教材。上80年代李铁映就宣布不要搞,其后换名“规划”继续。这种钦定束缚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千校一面。项教授呼吁“让基层教育者尝试一番”,建议从编教材开始。教材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
2016.2.5 19:47,来自:搜狐“项贤明:教育的出路是自上而下改革和自下而上创新”
面面俱到,似乎年年可用,令人没啥印象。今年过去,会有什么新成果?
2016年2月5日 18:59,来自:搜狐“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出炉!重点做这34件事”
向学校放权后须防校长滥权。李校长发动师生进行“自主管理”,学生/家长成为建议者、促进者和监督者,这理念和措施亟需点赞,不能在求全责备声中淹没其光辉。此理念应写入教育法中而不是靠开明校长的觉悟去实现。高校学生应赋予更多的权利,如选择教材和听课老师,拒绝教材教辅剥削和打着道德幌子的奇葩规定等。
2016年2月11日 0:08,来自:搜狐“李希贵管十一学校就做了一件事:控制型变自主管理”
教育部关怀图书馆值得点赞。建议卫计委认真督促医学院的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设和使用。陈列室内容象样的不多,没啥可看,教学必用者较少,多尘封在那里,学生甚至不知有陈列室。这已已严重损害学习质量。建议制定建设标准,发动学生督促执行。2016.2.13. 15:28:00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全天候的开放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喉气管有软骨支撑,自勒到窒息几不可能,而是压迫了颈动脉窦。此窦位于喉结(男最突)平面喉后偏两侧,可触知搏动,稍重压即感眩晕。此窦受重击或持续压迫可致血压猛然下降,导致昏厥甚至心跳骤停,是绞刑、拳击毙命的主因。生活中如颈按摩时或颈血管穿刺后应避免压及。曾有报导新婚之夜新娘暴毙,恐与此有关。若遭色狼纠缠时伺机重捏其两窦或睾丸也是脱身一计。
2016年2月13日 11:12,来自:中国日报网“台湾大学生在游戏中扮“吊死鬼”不慎勒颈死亡[2]- 中国日报网”
该评论已被删除。
2016年2月18日 10:21,来自:光明网“网传中国火箭坠毁砸死至少500人 官方回应 _社会万象 _光明网”
这种跟踪报导真相的做法很好,应成常态。此次事涉政治致行政出面,更多事涉科学、道德者也不应不了了之,得靠广大网友主动参与,将真相传播,让网络成为科学文明的空间。例如“十多个蚂蚁每天从女孩耳朵爬出”早有辟谣,但跟帖者少。各网不但不撤谣反而新挂者接二连三,为提高网站登陆率而去哗众取宠,混淆视听这就更不对了。 2016-02-18 06:35 来源:来自:光明网“网传中国火箭坠毁砸死至少500人 官方回应 _社会万象 _光明网”
这是拨乱返正又一成果!泛滥根源主要不在文凭情结,应看到市场需求。一是大力放开民办;二是宣传、发展技校和实用型学院;三是开放资源,医生早已在公办或民办院间兼职,教师特别高、技校教师也应鼓励。公示野鸡高校只是第一步,及早取缔並查办其后台才能铲草除根。
2016.2.29.10:46,来自:搜狐“118所野鸡大学全披露,高等教育怎么了?”
不用讳言,朱校长是带着遗憾离去的。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前者则靠教师呕心沥血戮力创造。教师无心,高手怕也无能为力。得诺奖的带头人只代表科学水平,与教育无关。
2016.3.08.17:08,来自:搜狐“南科大新校长谜底揭晓:武林高手”陈十一”
该评论已被删除。
2016年3月8日 22:23,来自:搜狐“2016,高校格局在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