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沃顿商学院院长GeoffreyGarret
一中美之间的真实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两国国情的差异。差异并不一定会造成紧张和冲突,经济领域的不同有好处。劳动的分工、经济体制间的互补性都是由经济体制不同造成的。
1.“中央王国” VS “闪耀的山颠之城”( 里根总统语)
中国的文明数千年前,而美国的历史则非常近代,美国在短期历史的大背景下所造成的视角往往比较狭窄。在有限历史中美国是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我认为历史非常重要。
2.消极政府VS积极政府
中国政府很擅长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而美国政策会左摇右摆。特朗普当选之后,这种不确定因素加大了。美国的人民不喜欢政府,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人是不希望被一个强权政府所管理的。政府是必要的,美国人说政府总有其消极的一面。
中国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当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了政府一切才有可能。
在美国,人民不太关心政府开展什么工作,只关注政府如何回应人们的诉求。但是在中国,好的政府就是言出必行、言论到位,政府选择领导人的时候基本都是基于候选人的价值和能力,而不是是否受民众欢迎。
3.市场驱动 VS 国家主导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国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而美国的市场经济当中政府是不太参与的。
4. 普世价值 VS 求同存异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都在讨论“美国梦”,在根本上美中两国梦是一致的,但他们对全球精神的认识不一样。这种不同,就导致了美中之间出现了很大分歧甚至摩擦。
美国认为应该告诉世界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方式来生活。美国人所奉行的,所倡导的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所以美国有权利也有责任来告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但是中国的观点非常不同。中国一贯认为,我们不要求你正确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但是请你也不要试图主导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允许求同存异的,这种全球精神的差异也导致了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当中一直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
美国人的观点就是自己必须是第一,头号强国,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被其他国家所超越,自己必须时刻站在第一位,站在世界的顶端。而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之下,认为崛起的中国就是对自己的挑战。
二中国的“重新崛起”
纵观人类历史,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顶端的,只不过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名的百年当中,中国有段时间不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1820 年,在中国领导下的亚洲经济体量占到世界经济体量的三分之二,而在 1950 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还不到20%。
二战刚刚结束时,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是经济禀赋非常糟糕,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是美国人所忽略的是在历史长河当中中国所处的地位,这段时间当中美国还不存在呢。
当然,亚洲再崛起的第一部分是由日本所主导的,之后由韩国推动。但是 1978 年,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并且真正实现了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在过去 40 年当中,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奇迹可以说世界未有过,西方人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我们所关注的往往只是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在人类历史的整体来说,亚洲特别是中国,都在发挥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将在十年之内超越美国
再看一下当今世界的版图。
按美元计算的话,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基本已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我在这边做一个假设,美国的增长速度将会达到年均 2.5% ,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将会达到 6.5% 并将长期保持,则中国将在十年之内成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体,这将成为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因为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之后,这个事实一直都没有发生改变。当中国超过美国之时,相信给美国将会带来震撼性的影响,也将成为当年的头号事件,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对于全球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衰落的美国与崛起的中国,
当然,在此之后,中国将会继续超越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体量也会远远超过美国。而且我相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在 100 到 200 年之后,印度也会超过美国经济总量,但是美国人肯定是不太愿意接受。
四中国逐渐走向创新驱动
我认为,邓小平执政以来的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发展:
第一段时期,中国主要依赖的是低成本的制造业发展,
第二段时期,中国以市场经济的形象出现。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产、售的汽车总数要比美国还多,现在通用把中国看作比美国市场更重要的市场。苹果手机由中国的富士康组装厂来组装的,已经成为苹果手机增长最快的一个市场。
第三段时期,在几年前,中国已经开始提出要成为一个创新驱动的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一个由创新来驱动的经济了。而且,我觉得中国也是一个在全球技术领域也有很多尖端技术的国家了,不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华为已成头号 5G 主导者
1. 成果转化迅速,规模更大
比如说像高铁,在中国,高铁走的里程数要比全世界加起来都多,所有的高铁都是在过去十年间建成的。大家是否知道在美国有多少高铁里程?其实是零。目前有一条应该是连接旧金山到加利福尼亚的高铁,但是这个高铁的建成要花 20 年时间。在 10 年中,我们看到中国所修建的高铁的里程数已经超过了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
中国没有发明高铁,但是对高铁进行了创新。
我对创新的理解非常简单,创新就是把一个好的点子变成一个实际的成果。2. 未来五年两个最大的新变化
提到第二个案例,就是移动支付。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 50 倍。
其实移动支付最初是由 PayPal 公司在美国发明的,未来十年现金将会消失,并且相信这种消失首先会发生在中国,而美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后一个脱离现金的国家。在美国经常去给小费,所以你得带一点现金。
2019 年,我们将会看到中国市场当中所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总量将会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纯电动汽车是由中国发明的吗?不是,但据我所知今天世界上每一家主要的整机厂纯电动汽车的研发都是在中国开展的。电动汽车取代内燃机,这点首先在中国发生。纯电动汽车的涌现和移动支付正在发生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而是一个不断在追求进取的国家。
3. 未来十年中国在 AI 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
还有机器人,目前美国有 38000 个工业机器人,而中国目前有 14 万。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美国的工业机器人,最早发端的地方是美国,但是到了中国才真正实现了规模增加。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在 AI 领域的投资将远超美国对 AI 的投资,因为美国对 AI 的投资全部来自于风投、私有部门、VC ,中国很大的投资将会来自于中国政府。
再看一些中国科技公司的增长,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小米……这些公司的名字无须赘述,大家都耳熟能详。2017 年,阿里巴巴的市值达到 4150 亿美元,2018 年已经超过了 5000 亿美元,支付宝已经达到 1800 亿美元的 IPO 募资水平,可以说阿里巴巴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公司,仅次于苹果,这是非常重要的。
五中国为何能快速追赶?
美国联邦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大程度都是投入到国防当中。而我们提到,美国研发的情况总体处在一个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我们看到根据中国 GDP 相应比例,其实中国政府对研发的支出是美国的两倍,而这点将会带来中国未来更多的创新。
当代中国非常专注于创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 2025 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
六如何看待中美间的贸易逆差?
在过去 15 年中,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共生程度变得越来越高了。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我想说三点:
第一点,特朗普过去在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曾经谈论到中国对于货币的操纵,他认为中国政府刻意在低估人民币币值。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中国不是要压低币值,而是要让人民币币值坚挺。
第二,怎么看待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华尔街日报》曾经表达了一个观点,特朗普希望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几乎是不可能的。文章引用了两个例子,第一是计算机的芯片,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美国的电脑芯片大量销售给了日本和韩国,然后进驻到中国市场进行产品组装,再将成品计算机出口到美国。在这方面美国可以做的就是进一步输出更多的芯片,这也就增加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但是这不过是在财务上面做出改变,不会改变实际状况。
第二个例子是波音飞机。中国的航空市场正在实现长足发展,但为什么波音不在中国增加飞机的销售呢?主要是因为它的产能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即便特朗普说我们希望波音飞机增加对华出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产能摆在这里。所以要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来改变现状是不现实的。
第三点,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当中,双边贸易实际并不是那么重要。举一个关于通用汽车的例子。刚才已经跟大家说到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其实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内,多出了 100 万。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很振奋人心的消息吗?不,在美国根本就没有人讨论这点,通用汽车也不会跟美国民众来强调这个,因为这些汽车的制造不是在底特律而是在上海浦东。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对吧?浦东的工厂生产能力是远远超过美国的,因为在这里机械化程度更高,更接近中国市场,这样厂商可以更加快捷地进行市场投放,在经济上完全是合理的。对于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金融危机之后都快挺不下去了,现在重新实现了盈利,主要得益于在中国。但是如果你在美国这么说,就会引起反作用,因为这个汽车是中国制造、实现对美出口。但是这也就表明了,只是看进出口意义是不大的。比方说中兴通讯在中国生产然后对美国出口,于是特朗普决定借中兴来开刀。虽然说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很有效地说服了美国公众。
七特朗普为什么总拿贸易说事?
第一,贸易赤字,即便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政治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大概从 2000 年左右开始,大部分美国人都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个人收入没有任何程度的提高。美国的人均收入是每年 100 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甚至中上阶层的人,他们的收入是没有逐年增长的。。,而与此同时,美中之间的贸易赤字大幅增加,所以在美国的政治中,他们就认为中国是罪魁祸首。
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经济两次重大的经济衰退(911 恐怖袭击之后、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还有就是,技术进步让很多人从中受损,只有少数人获益。
美国觉得出问题是因其他国家的问题,一个把矛头指向墨西哥来了非法移民,第二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廉价产品。
▲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特朗普墙”
看看我们进行的民调,美国其实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扩张不是特别关心,对南海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美国有多少国债在中国手里,中国导致了多少失业,中国导致了多大的贸易赤字。大部分美国人说到这个问题都觉得是经济威胁,而不是在地缘政治上构成竞争对手。所以将所有因素加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特朗普特别喜欢在说到中国问题的时候拿贸易说事。
八美中之间问题的本质
特朗普也知道中国方面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贸易,真正关心的应该是创新。如果大家关注美国政府报告的话,就会注意到美国最关心的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国内创新。
今年 4 月 4 日特朗普发了一条推特,说我们现在没有和中国打贸易战,这个贸易战我们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输给中国了。他现在认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知识产权——他指责中国盗窃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导致了美国大概 3000 亿美元的损失。在他看来,美中之间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创新是不公平的,因为政府参与到创新的过程当中了。
显然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使用到政府资源进行对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增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在这边有一点双重标准,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最初是美国出于国防目的由当时美国国防部所支持而进行的项目,这不就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吗?当时美国政府也是支持这种创新结果的。但美国现在说中国政府支持创新是不公平的,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再比如波音飞机,波音现在起诉空客,因为波音认为来自于欧洲的空客拿了太多来自欧盟的政府补贴,而空客又没有否认,说当然了我们拿了很多欧洲成员国政府的补贴,波音你自己也拿补贴了啊。所以这种情况下,美国实际是双重标准,。
特朗普还说,中国的创新不但是由政府所支持,而这种创新能实现军事应用。
我的看法是,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资金,并且今天基本上所有的技术都是双重使用的,一方面可以用在军方,另一方面可以用在民用领域。所以如果美国保持这样一个立场的话,我们是找不到一个解决办法的。可是特朗普总是不断煽风点火。当人们关注他创造的这些谣言的时候,很多选民就忘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但是我相信美国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人士能够意识到特朗普的做法对美国是不利的。
九全球舞台上,中美不同的战略选择
中美两国有很大不同。美国还是在玩地缘政治的把戏,还是在高度关注军事力量,但中国打的是地缘经济的牌,开始交新朋友。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绝大多数的美国老百姓对此一无所知,也不在乎。他们不在乎是错误的,将是这个世纪一个重大的工程,对整个世界有很大的重要性。“巴中经济走廊”是一项价值 500 亿美元,就是 3000 多亿人民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意。会大大加强巴基斯坦的经济。不仅是巴基斯坦,其实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这些国家都有类似需要。
美国并没有给这些亚洲国家带来他们想要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体系并没有真正成功,而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现在也不流到这些地区,因为他们认为亚洲项目风险过高。
目前的状况就是,美国正在从历史军事盟友方面加倍维护这种关系,而中国在不断交新朋友,通过对新兴市场投资来交新朋友。
中国在非洲进行了许多投资。 10 年前美国在非洲的投资比当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要多得多,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私有部门的投资。但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已达到 270 亿美元,而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只有 20 亿美元,因为美国私有部门认为非洲的风险太多,
但是在非洲美国是没有军事盟友的,中国现在开始通过地缘经济的方式在非洲和亚洲取得一些胜利,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情况。
十总结
最后,再重申两点:
第一点,美中之间的紧张情况,其实不是关于贸易的,而是关于创新的。美国的观点就是,中国的创新尽管在经济效益上还可以,但是不公平。我的理解是,美国的这种批评是不公平的。
第二点,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我觉得形势完全不一样。美国依然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做法,在自己盟友当中进行大量的军事力量投资。而中国做的不一样,采取的是地缘经济的做法,通过构建共赢场景来结识一些新的合作伙伴。
这两点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没有充分意识到,但是我觉得未来必须要增进这种认识,因为21 世纪的世界是跟过去不一样的。